簡介
現時,澳洲、台灣、日本等發達城市已將「生命教育」列為學校的正規課程之一,香港的學校及社會福利界近幾年也開始重視「生命教育」。生命教育主要是目的是協助學生探討生命的意義、澄清生命的價值,並鼓勵學生為自己選擇與訂立正面的人生方向和目標,讓自己活得更豐盛。
緣起
2008年,在四川大地震重災區北川擔任義務心理支援服務一個月,在災區真切感受生命無常,但價值無限。生與死似遠實近。在人生這個「旅途」上,每個人都有需要學習如何建構出有價值的人生。
服務回港後,曾到不同的學校和社區分享災區工作的經驗。於2011年出版「生命行者」生命教育教材套,於2013年舉辦「生命教育在野外」工作坊,希望將生命教育推廣開去,享受生命中為我們帶來的一點一滴。
現時,澳洲、台灣、日本等發達城市已將「生命教育」列為學校的正規課程之一,香港的學校及社會福利界近幾年也開始重視「生命教育」。生命教育主要是目的是協助學生探討生命的意義、澄清生命的價值,並鼓勵學生為自己選擇與訂立正面的人生方向和目標,讓自己活得更豐盛。
緣起
2008年,在四川大地震重災區北川擔任義務心理支援服務一個月,在災區真切感受生命無常,但價值無限。生與死似遠實近。在人生這個「旅途」上,每個人都有需要學習如何建構出有價值的人生。
服務回港後,曾到不同的學校和社區分享災區工作的經驗。於2011年出版「生命行者」生命教育教材套,於2013年舉辦「生命教育在野外」工作坊,希望將生命教育推廣開去,享受生命中為我們帶來的一點一滴。
義工服務學習課先以課堂培訓同學推行義工服務的技巧,繼而由同學策劃一次社區服務重,親身體驗服務他人的喜悅。
對象:中二至中五學生
時間:3節課堂及及1節義工服務 |
生命教育在野外 –
|
突破自我課程能夠突破過的的自我,跳出自己的安舒區(Comfort Zone),便能達致個人成長。
成長是一個自我實現的過程,即實現我們的潛能、達到某個既定的目標、朝著成為我們期望的方向前進 成長是伴隨著某種痛苦和相當程度的不安;同時成長是帶來喜悅,亦帶來人生的價值 目標:
增強學生對自我的認識,從而令學生在個人管理及個人發展上,能滿足自己的需要,認知自身的位置及面對困難。最終能突破及跳出自己的思想框框 內容: 1. 潛能突破 2. 自我認識 3. 生命重塑及探索生命的意義 對象:16-25歲青年 時間:15小時 |
生命行者-探索生命工作坊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有意義的人生是由自己設計、構畫並實踐,知與行兩者同樣重要,知道自己的生命意義,同時要由自己「行」出這生命的意義。
人生這段旅途中,有時會你會發現行李箱的東西不夠用,但有時又會太多東西在內,負擔太多。所以生命旅程中要不時執拾一下自己的行李箱,將有用的東西放好,也要學懂放下。
人生這段旅途中,有時會你會發現行李箱的東西不夠用,但有時又會太多東西在內,負擔太多。所以生命旅程中要不時執拾一下自己的行李箱,將有用的東西放好,也要學懂放下。
內容:
1.探索自己的角色與身份
2.認知與身邊的人物的關係
3.尋找屬於自己的生命意義
4.學懂平衝自由與責任
對象:25歲或以上,想探索自己生命價值的朋友
時間:15小時
1.探索自己的角色與身份
2.認知與身邊的人物的關係
3.尋找屬於自己的生命意義
4.學懂平衝自由與責任
對象:25歲或以上,想探索自己生命價值的朋友
時間:15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