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中的貓頭鷹~成長生命扎記]
愛自然、愛生活 、愛家的新手媽媽加埋一個全職爸爸及自由工作者的隨筆。
旨在分享陽光下貓頭鷹小姐成長,記錄這趟旅程帶給我們生命的學習和反思。
旨在分享陽光下貓頭鷹小姐成長,記錄這趟旅程帶給我們生命的學習和反思。
當年這麼多年城市人,大家都好明白睡眠是城市人很缺乏的﹗有了孩子的父母更會知道瞓覺時間的「珍貴」,不論對父母本身的休息需要,對孩子的生活和成長好重要。 這一篇札記,坦白說我花了不少時間才敢下筆,因為想說的實在太多。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很喜歡睡覺,我過往都是賴床高手。所以,媽媽當年讀小學,我也是讀下午班呢(相信公公婆婆當年也不想為著要我早起而煩惱)。早幾年上全職班時,媽媽要調較兩至三個鬧鐘才夠,因為媽媽起「床」後,又會在梳化「補眠」,「再起床」後,又可能不小心經過睡房「再躲進被窩多睡一會」。爸爸的「快义」能力更是能人所不能。媽媽每每都驚嘆爸爸「一上車就瞓著」的能力,他可以在茶餐廳傾傾下偈就睡著。在長途巴士開出不消三分鐘,他已經可以進入深層睡眠的狀態。Well,這篇想分享的,其實是如何將寶寶帶進夢鄉(那麼父母才可以有優質和充足的睡眠吧)﹗ 眾所周知, 貓頭鷹小姐的名字來由,跟她初生時「完全不在夜間睡覺」而來。初生時的貓頭鷹在晚間特別精神,徹夜不眠。我們要很用力氣才能把她逗哄入睡。我們試過很多不同的方法,一見人就問,都未能找到答案﹗ 夜晚睡前要「氣氛」加「儀式」 貓頭鷹小姐簡真是挑戰兩位那麼喜歡睡覺的父母﹗我們知道睡覺要有「氣氛」,早前「睡前六步曲」一文都分享了我們為貓頭鷹小姐建立的「睡前儀式」(BEDTIME RITUALS),包括要換睡衣、唱歌、預告、暗燈、開音樂。。。然而,儀式前的時間都好重要。貓頭鷹小姐進入第八個月,因為她日間學習了很多新技能,晚上腦袋要處理這些新的學習會格外刺激,使她近來入睡也沒有過往的幾個月容易。爸媽唯有加長「緩和時間(WIND-DOWN TIME)」,讓她在未進入儀式前,就開始減慢節奏,學習冷靜,然後安靜的進入房間和入睡。說易行難,晚飯後的貓頭鷹縱然漸露疲態,但她捉緊每一刻的機會去練習爬行、反身。爸爸提議不要給太多會發聲的玩具(在公公婆婆家的話,就關了電視和收音機),以布書取代音樂書,或作輕鬆繪本共讀。播放輕音樂或日常日間會用來哄貓頭鷹入睡的歌曲(在播音樂上我們有分類,晚間播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日間就播RELAXING BABY SLEEP MUSIC!),爸爸媽媽會以溫柔(甚至是低沉)的聲線為她回顧一天或講一些十分重覆的故事(爸爸好喜歡講吹波波的故事,吹呀吹~吹呀吹呀。。。飄呀飄呀~飄呀飄呀~)關掉部份屋內的電燈,增加她入睡的氣氛﹗ 午睡好處多不勝數 初生寶寶一天要睡上15-16小時,已十個月的貓頭鷹小姐一天都要睡上13-14小時。相信除了夜晚一場睡覺是重要,日間的短睡(雖然有時發生在早上,但為方便,這裡簡稱「午睡」)亦是嬰幼兒成長的重要「活動」。儘管寶寶晚上睡得足夠飽滿,生理上她們也需要一些「义電」的時間,這些「义電」時間為嬰幼兒情緒、身體健康及學習都帶來好處。午睡讓身體有機會分泌皮質醇(CORTISOL)及一些可以對抗壓力的賀爾蒙。若皮質醇及這類型的賀爾蒙水平不足時,寶寶就會難以控制情緒。媽媽借來一本《the no-cry nap solution》裡頭以「火山效應(VOLCANO EFFECT)」作為比喻。沒有午睡的寶寶會由早上一直累積「火山爆發的壓力」,若壓力得不到「午睡」的宣洩,當壓力極大時就一發不可收拾。 有充足午睡的寶寶,在睡醒的一刻表現放鬆、愉快、精神奕奕去專注學習和投入參與,所以學習成效也較高。貓頭鷹最關鍵一覺就在早上,當她和我們吃過早餐後,她可以睡上2-2.5小時,這覺睡得好,她全天都會開心活潑。午睡亦可以讓寶寶的腦袋有機會去將新的資訊轉換到永久學習區,有研究顯示,午睡有助小小的腦袋建立更高層次的抽象思維。回到最後,午睡讓寶寶不致「過度疲勞」才進入晚間的睡覺時段,其實也協助晚上寶寶更容易進入夢鄉。所以,爸媽都十分重視她的午睡規律。 點瞓才有質素? 貓頭鷹由5個月起就多了「快义」(即短睡,可能只睡20-30分鐘),她醒來表現精神,但很快又打呵欠,公公叫這些做「狗蚤覺」。媽媽看書發現,西方稱之為「CAT NAPS」(哈哈,原來貓兒和狗仔都喜歡「快义」)。貓頭鷹的短睡讓我們很頭痕,我們可能花了差不多半小時哄她入睡,媽媽菜都未洗貓頭鷹就起床了(那怎樣煮飯哦﹗)然後,她可能又要扭扭計。。。《the no-cry nap solution》描述一個「睡眠周期(SLEEP CYCLE)」大約需時60-90分鐘。六個月大的嬰兒的周期約為60分鐘,當中約60%(即40分鐘)是動態睡眠(ACTIVE SLEEP),另外的40%(即20分鐘)是靜態睡眠(QUITE SLEEP)。顧名思義,動態睡眠指寶寶在睡眠中仍會動,可能手腳會動、會發出聲音、間中會睜開眼晴、可能會突然喊叫幾聲、呼吸不規則,容易被驚醒;反之,靜態睡眠就不會有動作、呼吸較為平靜和規律。雖然靜態睡眠彷彿「瞓得好些」,其實動態、靜態各有「用處」。 動態睡眠有助學習和整合資訊;而靜態則對成長發展和回復狀態發揮作用 一個約90 分鐘睡眠周期可以分為約十個階段,中間以快速動眼期(REM)為分界。寶寶進入睡眠狀態的10-15分鐘,寶寶會由放鬆至深度睡眠,放鬆或稱中度睡眠的狀態可以穩定寶寶情緒,然後進入深度睡眠階段則可以調節食慾、修補骨氣、肌肉、減壓、分泌生長的賀爾蒙等。過了約半小時,寶寶會進入「發夢」狀態,這時段寶寶可能很易驚醒,也可能睡得很甜,眼晴雖然合著但眼球快速轉動。這睡夢的狀態可以由9至30分鐘,腦部會將短期的記憶傳送到長期記憶區,鞏固新學習、腦部會增強視覺和感知的能力,處理不同情緒和減壓,啓發創意及提升能量,更重要是減低「火山效應」的爆發。 坦白說,這十個月來,貓頭鷹小姐大部分時間都睡得很好,但每個月總有十天八天半夜會大叫或夢醒要抱抱或奶奶,爸媽的黑眼圈也時有時無(做父母是這樣有趣的經驗哦),睡不好,心情是有點影響,但明白她在發展階段是有不同變化,半夜夢醒她也很想要點溫暖和支持。當然,父母要好好培養自己和寶寶的睡覺習慣也要下苦功呢﹗ 作為新手爸媽,我們很多事情都不懂,但我相信新手爸媽的直覺原來可以有好大的智慧﹗初生的貓頭鷹小姐,每天日夜顛倒,記得首18個晚上她都不停索奶和不肯入睡。爸爸媽媽的疲憊指數達到120(滿分是100!!)我一見到長輩或有孩子的朋友都會問他們如何可以讓我們和寶寶安睡,我倆得到的答案,往往都令人沮喪,包括:「係咁架啦,初生嬰兒沒有晝夜之分,捱下啦。。。」
不會忘記,是第19天,貓頭鷹小姐開始給我們編了「半通宵更」。嘩,即係媽媽有機會在床上「睡」個多小時。這個里程碑實在太感人了。我看過有人用這一句「形容」天下間的母親:「母親就是用來証明睡覺並非人類必需維生的項目﹗」無錯,貓頭鷹小姐出生後,我差不多已戒掉賴床的習慣﹗ 與貓頭鷹小姐相處的首18天,我倆用盡一切的努力去為她做「睡前準備」。根據觀察,她黃昏起就開始情緒有較大變化,大概8時左右就有一些(短暫)疲態 ,雖然她每1.5-2小時就要飲一次奶,但我們相信黃昏後就要開始哄她入睡。曾經,媽媽用上約3-4小時,由晚飲後7時半入睡房,開音樂、唱歌、哺乳靜靜的哄,到10時多她才能安靜下來,然後凌晨1-2點再起床吃夜奶。媽媽和爸爸每晚都總結經驗,然後調整「哄睡策略」﹗ 幸運的我們,由貓頭鷹小姐一個多月起,她就養成了9時前入睡的習慣,然後就可以睡6-7小時,在一周後又睡到10小時。我們的經驗是:睡前六步曲﹗ 通過晚上8時多左右,貓頭鷹小姐會出現疲態,我們就好好把握這個時間開始五步曲: 一、刷牙(她正是口腔期,刷牙為她口腔帶來刺激,她會好愉快﹗她現在見媽媽拿著紗巾仔說要刷牙,她就會笑著張開口,噢,迷死人了) 二、洗手、洗臉(個人護理好重要,讓她建立習慣,而且,她十分嗜吃手指,洗好讓她慢慢啜,我通常會唱幾句洗手口令,她一聽到就期待了) 三、換片片(貓頭鷹小姐的膀肛應該大了很多,小便也有份量,要換一條較厚的環保尿片,我相信她也知道,每次穿這款片片就代表快要睡覺了) 四、換睡衣 五、入睡房(睡房會有暗燈,播放她最愛的搖籃曲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和音樂羊的海浪聲或鯨魚叫聲,間中爸爸會和她玩一會兒,讓她以愉快心情作結) 六、飲奶奶(當然抱著媽媽飲奶奶吧,大部分時間,她會吸啜兩邊乳房 -她好乖會幫我清空,她又飽飽,我又輕鬆- 媽媽會跟她回顧今天或預告明天的日程,然後她會靜靜的進入淺睡狀態,媽媽就可以放她到床仔,拍兩下,蓋被子就成功了﹗) 近來,翻看一些書本,原來坊間稱這些程序為「Bedtime Rituals」,為寶寶建立入睡前的一些習慣,使寶寶對睡覺有「聯想」,她就會較穩定的進入夢鄉﹗調暗燈光和進入較寧靜的空間是「Wind-down」寶寶重要的環境因素,在媽媽懷裡飲母乳亦是坊間公認為最自然和有效讓寶寶入睡的方法﹗ 其實,爸媽只要細心觀察,加點探索的精神,新手爸媽的「智慧」同「研究所得」有得揮﹗ |
小喵80後,駐幼稚園社工,Playgroup 導師,自然/環保人,喜歡對人的工作,對輔導具抱負及特別感興趣,愛自然、愛旅遊、愛生活 、愛探索、愛我家。新手媽媽,不時會為兒童/青年推行靜心、生涯規劃、環境教育等工作,近來愛上親子共學,望與孩子共學、共玩、共成長。 小馬
擔任社工20年,10年前開始成為年自由工作者、大專老師及歷奇工作者,喜歡育人的工作。 做全職爸爸後,除了每天洗尿布外,還會帶著貓頭鷹小姐認識世界、欣賞世界、探索世界、遊歷世界。貓頭鷹最喜愛攀爬屋企天台的攀石場,各區公園、行山徑、海灘、游泳池都是我們愛去的地方。 Categories
All
Date
August 2021
|
聯絡我們擁抱自然生命教育中心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