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中的貓頭鷹~成長生命扎記]
愛自然、愛生活 、愛家的新手媽媽加埋一個全職爸爸及自由工作者的隨筆。
旨在分享陽光下貓頭鷹小姐成長,記錄這趟旅程帶給我們生命的學習和反思。
旨在分享陽光下貓頭鷹小姐成長,記錄這趟旅程帶給我們生命的學習和反思。
有朋友私訊問我,為什麽要嬰幼兒做靜心活動,為小孩帶來甚麽好處呢?我簡短地回應一下:
傳統的教育過份重視3個「R」,即讀(Reading)、寫(wRiting)及算(aRithmetic),但其實另外3個R,更為重要:內省(Reflection)、人際(Relationship)及抗逆力(Resilience),這3R在靜心中都會有所提昇,而這3R對解決人生不同的困難非常有幫助。 很多的研究發現,靜心活動為孩子帶來多方面的好處,包括:
什麼是「靜心」(Mindfulness)? 「靜心」,其他的翻譯包括「正念」、「靜觀」、「心感」。其意思是刻意專注於當下的一種覺察,暫時收起你的判斷心,帶著好奇與接納, 經歷一刻接著一刻。 貓頭鷹小姐成為「靜心BB」 見過貓頭鷹小姐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位文靜的小孩,她的專注力比一般的同齡小孩都更長,爸媽身邊的朋友口中,她已經有個「靜心BB」的「朵」。能成為一個靜心BB,除了是性格使然外,我們覺得教養方法及環境也很重要,以下分享我們的一些心得。 1.家居環境 我們家住村屋,居住環境較接近大自然的環境,家附近長有木棉樹、鳯凰木、印度橡樹、細葉榕、菩提樹等大樹,每天都有機會接觸一下大樹先生,也使我們與自然連繫都較強。除此之外,我們有個小天台種植蔬菜及其他植物,貓頭鷹小姐不時協助播種、淋水、翻泥土及收割等工作。有不少外國的研究發現,接觸大自然有較強的覺察能力、運思及觀察技巧(Pyle, 2002),並在集中注意力和自制能力的測試中表現亦較好(Wells 2000, Taylor et al. 2002)。更重要的是,我們家裡多年來都沒有遊戲機、電視機、DVD機及收音機等電子產品。在家最常聽到的聲音是鳥叫(屋外及自家養的鸚鵡)、狗吠聲(鄰居養的狗)及戶外的蟲鳴聲,或有時播放輕音樂,由早到晚我們的耳根都相當清淨。 註:少少補充資料關於嬰幼兒接觸電子產品。越來越多研究顯示,過度或過早接觸電子產品,對大腦發展、語言能力、專注力、人際溝通能力都帶來相當大的負面影響,例如越早接觸電子產品,語言能力越弱、越遲講說話;接觸電子產品時間越多,專注力越不持久。 2.父母的興趣及習慣 貓頭鷹小姐未出世之前,我們本身都是好動的人,行山、獨木舟、跑步、單車、瑜珈及打波都是我們的至愛,這些活動表面上是很動態,但其實我們做這些活動時,內心都是追求著平靜的心:運動時專注著做好運動,在自然活動時輕聲說話及愛傾聽自然聲音。簡單而言,我們的生活習慣都是遠離塵囂,所以我們覺得貓頭鷹小姐從小都感染到我們平靜的心,要她平靜也較容易。 3.用正念思考方式來感知世界 一個生命的出現,及一個生命得以健康成長,不知要經過多少的難關。大人理解幼兒應該是必然會做到的事情,其實對他們而言是困難重重的,例如初生嬰兒要抬起頭,大一點時要學習轉身、企、行、跑,這些大肌肉的操控;用工具來進食及玩,這些小肌肉的操控;以至與人接觸、溝通並學懂講說話,還有是建立自我意識,上述每一個任務對嬰幼兒來說都是天大的挑戰。他們如何理解這些挑戰,除了來自他們自身的體驗外,也來自父母用正面定負面的方式與孩子對話。以杯子有半杯水為例,負面思考方式是:「世界是可怕的、困難的地方。」(杯子有一半是空的);正面思考方式是:「世界是美麗的,生命是美好的,跨過困難令人感到滿足,成長令人喜悅。」(杯子有一半是滿的)。所以正或負面思考方式都會對他們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感覺與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而我倆就常會跟貓頭鷹說:「這XX不容易做到的,但我們相信你可以做到。」、「做這XX事,開唔開心?」、「完成了!好叻呀!拍下手掌鼓勵自己。」、「你如何做到的?」、「咁厲害,可唔可以做多次比爸媽睇?」我們相信這些正念的對話方式促使她專心地做每一件事。有正念才能有靜心,有靜心才能有專注。 4.父母身教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一點。要孩子學習靜心,父母必先修習靜心。父母也要每天進行靜心或和孩子一起靜心,讓孩子覺得這是日常生活的習慣,這是自然不過的事。其實這正正是我們每天也要好好善待自己的時刻。 我們都是在靜心(Be Mindful)的學習路上的實踐者,我們很想孩子靜心,想他們獲得靜心帶來的好處。但事實上,在引導孩子靜心的同時,父母也獲益,包括得到身心放鬆的體驗及平靜時刻。眾所週知,孩子的壞情緒不時牽動著父母的壞情緒,壞情緒經過互動後只會帶來更壞的情緒這惡性循環。其實,當父母的心平靜時,孩子便容易心靜;當孩子達到心靜時,你們一家便會一起享受著心靜的良性循環。 上述四點都是我們覺得最核心的方法來培養靜心小孩。下一篇我們將會分享一下有什麼技巧來引導孩子靜心。 攀石是一項全身肌肉訓練的運動,可訓練平衡能力,手腳協調,大肌肉力量,手指抓力等。 爸爸看見貓頭鷹攀石時十分專注,思考那一個石頭可用,怎樣向上爬,對她的專注力、解難能力及意志力都有幫助。 為幼兒培養時間觀和自律感 讓親職工作更輕鬆 作為幼兒工作者和一位媽媽,我都好明白孩子的時間觀念跟我們成年人的不盡相同﹗媽媽也曾不少次跟貓頭鷹小姐講:「你想外玩玩玩,那你快點過來著鞋著襪吧﹗」 記得看過《我家孩子不上幼稚園》,作者Esther Chu 分享一個學生活動,當中請學生演出幾句日常他們聽照顧者講得最多的話﹗「你快一點啦﹗」竟然榜上有名﹗媽媽決定來一個研究和一個挑戰 – 就是研究一下為何孩子不能「跟時間做事」及讓我要講「你快一點啦﹗」的次數減少﹗ 「眼前這一刻」就是孩子的「所有時間」說實在,一歲以前的寶寶的確不用理會時間。貓頭鷹小組要吃就吃,要玩就玩。或者應該這樣說,就算她覺得玩不夠,她的行動能力也未能反抗去不跟隨你的「時間表」﹗(通常在遊樂場帶走一歲以下的寶寶是沒有難度﹗)兩歲起,貓頭鷹小姐的行動力和意志力(冇錯,追求玩的意志力﹗)漸漸增強,她就有能力不跟隨成年人的指示去做,因為她就是「現在繼續玩﹗」。 在成年人的世界,我們會運用「時間」去規劃和管理我們的生活。我們按著時鐘的「時間」去安排每天的作息。但是,在孩子的世界裡,他們的時間觀主要停留在「眼前這一刻」,幼兒不太掌握「稍後」、「未來」、「一陣間」的意思,所以也沒有我們成年人「趕時間」的概念,莫說你跟他說「一陣間的活動更好玩,你先來做這個﹗」,眼前一刻的「工作」是她喜愛的,要放棄手頭上的「玩意」去跟隨你的指示,確實有點難﹗ 踏入了不起的兩歲年紀,貓頭鷹小姐「堅持要繼續玩/進行活動」的機會增加,但是爸媽都很感恩的發現,她大部分時間都能「自動自覺」完成手頭上的工作,配合我們的「時間」﹗ 協助幼兒配合你的時間/工作: 方法一:數數/倒數為建立貓頭鷹小姐的時間觀念(同時也是建立她對外在環境的安全感﹗) 媽媽在她一歲前後開始已經在日程中加點倒數(心理準備的)概念﹗例如:我會在她洗白白快要完結時倒數,先告訴她只有一分鐘我們就洗完啦,然後由十數到零(或一到十,視乎心情,哈哈),再幫她抺身﹗當然她是沒有時間概念,但媽媽主觀地感覺,她知道媽媽數一大輪,然後說:「好了,我們沖完涼啦﹗」貓頭鷹就知道「這活動完結了﹗」 很多孩子都愛玩水,「沖完涼唔願上水」是不少媽媽的煩惱。貓頭鷹小姐很愛玩水,但只是兩歲的她,就能每次自己放好沖涼玩具,自己行離浴屏,在地氈上踏踏腳等我們幫她抺身﹗遊樂場,是貓頭鷹小姐最愛逗留的場所之一,我們每次都讓她大概知道自己有多少時間去玩,在最後的五分鐘、兩分鐘都會提醒她。有時候,她真很不捨得,我們告訴她:「今天時間夠了,我們要回家了,請你跟遊樂場和這裡的小朋友說再見,我們下次再來探滑梯吧﹗」 方法二:將完結變成玩樂 善用幼兒愛玩的特性,將完結的事變得有趣和好玩﹗雖然要離開遊樂場是有點不捨得,但貓頭鷹也愛和周圍環境「Wave Bye-bye」,將離別變成跟鋼架、跟花草、跟水池、跟蝴蝶、跟公公婆婆說再見,大家又會以笑臉跟你「Wave Bye-bye」。爸爸就愛用「躲貓貓」(因為我們家有一本《小雞球球躲貓貓》)方式,讓她去捉爸爸,爸爸就一步步帶她離開遊樂場﹗或著跟她說想看遊樂場外的大樹葉(貓頭鷹小姐就是這麼喜歡大自然),邊找邊行,邊行邊玩,事情就變得有趣﹗ 貓頭鷹小姐在每次玩完泥膠後,我們都習慣請她自行收拾:「時間夠了,泥膠要回家啦﹗請你將泥膠放回盒子﹗」,有時還會送上挑戰:「唔知道,有沒有小朋友知道泥膠住係哪一個櫃裡?」,「你真的知道嗎?真的?」(配以讚嘆的眼神﹗)。貓頭鷹小姐就會乖乖的將泥膠盒歸位(當然,有時我們也會一起和她收好物品,就讓她認為爸媽也是和她延續剛才的玩樂:「我又放好先﹗」(爸媽邊玩邊收拾)。現實中,爸媽也有(陪她)一起玩,我們成年人也有收拾的責任呢﹗ 雖然我仍然相信我在未來好難抺掉「你快點啦﹗」的指令,但在這兩年多的經驗中,我知道寶寶是有她「工作」的步伐(這正是成長的里程哦﹗),只要父母以耐性觀察、配合和訓練,她們就會配合我們的日程,也建立她們的時間觀和自動自覺的能力﹗ 餵哺母乳的路是難以估計,一直媽媽都以為讓貓頭鷹小姐決定自然離乳的日子,想像她可能會三、四歲都仍要媽媽奶,怎料,過去這星期只有一天睡前要「啜啜」,而也不是啜到入睡,貓頭鷹小姐在媽媽不知不覺間長大了,不用再靠啜媽媽來得到睡前滿足,作為母乳媽媽,心情很複雜呢﹗ 到底是她已不需要?或媽媽沒有貨了?快到兩歲的貓頭鷹已經只是一天一啜了,通常是夜晚,媽媽陪她入睡,她總會在關燈後就說「奶奶、奶奶。。。」媽媽也樂意給她,因為媽媽都好喜歡這睡前的親密﹗矛盾開始出來,一方面貓頭鷹小姐咀巴好大力,有好幾次乳頭給她咬痛了,媽媽怕痛睡前跟貓頭鷹小姐講「奶奶要維修」,然後她竟然很懂事的不要求(媽媽講完後有一些後悔,怎麼她這樣容易罷休﹗但她這麼明白事理。。。我又很安心);二方面,可能因為我已懷有第二胎,乳頭變得好敏感,並不是她用力,而是我身體已沒有「奶奶」,她以為用力一點啜才有。。。;三、她試過「奶睡」,怎料睡著的她擬似「發悪夢」,咀巴合得好緊,我不能把乳頭輕鬆地拉出來,結果睡著的她條件反射作用下,更用力咬,媽媽慘叫,驚醒睡夢中的她。。。 因為她有「發悪夢」的前科,媽媽開始「限時供應」奶奶,每當我感應她快要睡著時,媽媽就會用倒數法,請她在媽媽數到第十聲時「還奶奶比媽媽」,我知道這好像不太由寶寶主導和自然,但為免痛楚,媽媽唯有這樣設限,到兩歲起,她差不多每次都準時交還﹗(媽媽見她這麼合作。。。又苦惱是否她很快就不要奶奶了,做奶媽真很矛盾﹗) 女兒長大了,媽媽感恩你給我如此驚喜的旅程﹗過去大半年,媽媽重回職場,大部時間都不是由我去哄貓頭鷹小姐進入午睡,而她亦習慣了在爸爸心口,或公公的陪伴下午睡。雖然如此,若媽媽放假在旁,她也會「等」媽媽或主動要求「奶奶、奶奶。。。」(通常配以偷笑的表情),今天,爸爸外出工作,媽媽一手包辦貓頭鷹小姐全天的行程,到午睡時間,媽媽也正苦惱她會否不肯入睡(肚已大,沒有能力孭著她哄;若她不肯睡,啜到乾都不肯睡都沒辦法。。。),怎料,懂事的人兒,竟然在自己的床上在媽媽拍拍屁股和唱著悶悶的歌聲中睡著了,媽媽真是大驚喜﹗媽媽有睡在她旁問她要不要一起和我瞓,她卻只要求我坐在床邊﹗我的貓頭鷹小姐真的長大了,想我餵哺她的生涯也快完結﹗(哈哈,除非,妹妹出生後,她「復吸」﹗唔知架﹗) 生命就是一趟估不到的旅程,走著走著感受吧﹗ 有一次,媽媽和貓頭鷹小姐在遊樂場玩耍,她一如以往邊行邊「執葉」,有一位年約5歲的姊姊走過來跟貓頭鷹小姐說:「唔好執呢d 啦,垃圾來的,污糟架﹗」貓頭鷹小姐沒有理會,也當然她也未懂說話,媽媽在旁代言:「她很喜歡葉子,你看葉子很美﹗」小姊姊再補充:「垃圾不好執,要掉到垃圾筒﹗」貓頭鷹小姐只繼續沉醉於她的「執葉」活動﹗ 家住在郊區,貓頭鷹小姐天天外出都經過不少自然環境,而她總愛一邊行一邊「拈花惹草」。從她未懂走路的日子,爸媽孭她外出都會請她向樹木、花草打招呼。到她可以自行走路,她每次出街都會摸摸花草,爸媽就著機會教她待人接物要溫柔:「你想跟花花打招呼,就要輕輕力溫柔哦﹗」大部分她都可以很輕手的觸摸植物,間中她可能因為小手肌控制不太成熟而「大力了一點兒」﹗媽媽就會捉著她的手示範一下如何「溫柔」﹗ 邊行邊「執葉」是她最愛的路上活動﹗我們成年人可能對每日都經過的路段沒有什麼好奇心了,但小小人兒對地上的一事一物都十分好奇﹗她愛執起路上的樹葉,間中當樹子是傘子,扮成「龍貓」般舉起樹葉走路﹗間中,她就收集葉子,然後逐一送給我們每一個(媽媽好喜歡這些自然的祝福)﹗爸媽有時接收不到這麼多葉子,就會請貓頭鷹小姐拿好葉子,然後「還給大地媽媽」(路旁的泥土)﹗貓頭鷹小姐每次都好滿足地將落葉回歸自然﹗爸媽也感恩她懂得珍惜和愛護環境和大地資源﹗ 落葉不是垃圾 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祝福呢﹗ 媽媽一直都將這5歲小姊姊的說話就在心中,心想為什麼她會覺得落葉是污糟?是垃圾?是因為清潔工人在遊樂場會掃走落葉,倒進垃圾筒?是因為她沒有機會感受「執葉」的樂趣? 爸爸媽媽是自然工作者,說真的,心裡打從貓頭鷹小姐出生我們就希望她和我們一樣熱愛自然,能夠欣賞和愛惜自然﹗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風一雨,在我們的生命中絕對是祝福,我們之所以有食物都是太陽伯伯給我們溫暖陽光,孕育大地的生命﹗大樹為我們帶來美麗風景、清涼氣溫和新鮮空氣﹗雲媽媽為我們帶來美麗天空和小雨點滋潤生命﹗ 孩子天生是探索自然的高手 貓頭鷹小姐近來很喜歡到我們天台的種植角落澆水,一來是她很喜歡玩水,二來我相信她很享受自己能夠照顧植物﹗貓頭鷹小姐在澆水時當然會探索一下﹗有一次,我們仨一起收菜,貓頭鷹小姐發現菜上有兩隻蝸牛,一隻細的,一隻超細的﹗爸媽就鼓勵貓頭鷹去觀察,怎料她實在很「衝動」,一手就捉起細蝸牛就想把蝸牛放咀巴,爸媽驚雲未定,她就用手指仔一手「捽」另外一隻蝸牛﹗爸媽極速拯救超細蝸牛… 過往我們帶領不少自然探索活動,知道孩子對大自然是有一點衝動。每次甫地達活動地點,我們都未「宣佈」可以開始玩,他們就自然地衝去草地跑步和打滾,然後就是此起彼落的「這個是什麼?」、「呢個係咩來的」、「點解係咁既?」孩子的觀察和探索的能力超強,每次自然探索活動都帶領我們成年人發現自然裡的新事物。天生好奇的孩子往往即時就有很多發現,而且他們會找方法去找出關聯或答案﹗曾經有一群孩子大聲叫「嘩,這裡有隻蜘蛛,係咪蜘蛛蛋來的?」「喂喂,你們都一起過來,這裡有很多不同的石頭﹗」有時候,他們的「結論」未必是絕對正確,但孩子就是有這樣的機會去發揮創意、想像力和運用他們觀察能力和解難技巧﹗ 與自然聯繫的孩子更健康、智力發展和情商表現較好 到天台澆水和收成已成為貓頭鷹小姐在家最愛活動之一﹗我們也會邀請她播種和做很簡單的農務。當有收成時,我們會煮給她吃,就算她當天胃口不好,但一聽到是爸爸種或她自己有份種的,她就會急急搶著要吃了。 有緣地,我們也參加了一個GROW HKU(註一)的計劃,研究人員分享,能與自然互動的孩子,肚裡會有一些微生物讓孩子身體更健康。同時,當孩子與自然和食物有更多連結(包括有種植和自己以食材制作食物的經驗),孩子和家庭也傾向吃得健康及有較健康和乎合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模式﹗ 有不少外國的研究發現(註二),接觸大自然讓能增強孩子的智力發展,當中包括較強的覺察能力、運思及觀察技巧(Pyle, 2002)。有自然觀和與大自然接觸的孩子在集中注意力和自制能力的測試中表現較好(Wells 2000, Taylor et al. 2002)。當孩子在自然環境遊戲,他們的遊戲行為具創意和想像力也多元化,因此促進他們的語言和合作的能力(Moore & Wong 1997, Taylor, et al. 1998, Fjortoft 2000)。定期在自然環境中玩耍的孩子生病次數較少、大肌肉協調和平衡能力較好(Grahn, et al. 1997, Fjortoft & Sageie 2001)。大自然增強孩子面對人生中壓力,協助他們應付逆境。愈多大自然接觸,好處愈大(Wells & Evans 2003)。 放下五恐(熱、蚊、曬、污槽、辛苦) 與孩子共享自然的樂趣 不少家長對帶孩子到自然探索都很苦惱,夏天又熱又曬又有蚊,孩子到處跑會弄污衣物。冬天風大又冷,背著厚厚衣物會辛苦,大風吹萬一著涼就麻煩了﹗ 其實,大自然並不是這麼可怕的﹗想像一下,我們的長輩很多都在農村或郊外長大,大家都能夠與自然共處。熱、蚊、曬、污槽、辛苦等都是我們城市人對自然感覺陌生而產生的恐懼。要放下這些恐懼說難不難,只要有一顆願意嘗試的心就可以了。 若你很久已沒有和大自然有聯繫,當然可以選擇一些較易逹和半人工半自然的環境作開始,例如濕地公園或一些大型的市區公園(如荔枝角公園或九龍公園)或水塘郊野(如城門水塘或大美篤水霸),先除去「辛苦」這個擔心﹗起始時,我們可能不太習慣接觸泥土、樹木、昆蟲、流水等,但我們漸漸就知道這些正是培育孩子觸感和覺察良好的自然教育塑材,家長也可以承機作出環境教育,讓孩子明白泥土為我們孕育出植物和食物;樹木為我們帶來新鮮的空氣和美麗的風景﹗擇選春秋或初冬的日子和上午時間到郊外,太陽溫和、蚊子又不活躍,加上帶備坊間一些自然防蚊方法如香茅油或長袖外衣,一家人就可輕鬆享受自然的環境。 有質素親子時間、有營養的學習環境 每當假期前,不少家長為安排孩子的活動煩惱。因此,我希望鼓勵大家帶著孩子由市區公園的園圃、再到市郊的家樂徑始走進自然。 自然的活動既不花費、又不用提早報名,更重要是有豐富「營養」,為親子提供有質素又自然的成長環境﹗ 參考資料: 註一:PLAY GROW HKU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layandgrow.hku?ref=br_rs Benefits for Children of Play in Nature 註二:https://www.whitehutchinson.com/children/articles/benefits.shtml (資料取於18.2.2018) 22/4活動地點改到:荃灣三棟屋博物館門前土地公公等
自貓頭鷹小姐和我們有互動起,加上爸爸參加了「靜觀認知治癒(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MBCT)」課程,我們便開始和貓頭鷹小每天做靜觀活動,發現貓頭鷹小由一個文靜的小朋友變成更文靜的小朋友(哈哈!),睡得好左,情緒好左,專注力都好左(好似係,除非唔係)。因此,我們希望推廣幼兒靜心活動,每月舉行免費的幼兒(1.5歲-2.5歲)靜心活動。有興趣參加的朋友請告知我們。 日期:13/4(五)及22/4(日) 時間:上午10:30-11:30 地點:荃灣三棟屋博物館門前土地公公等 名額:8對親子 費用:免費 報名:FB留言、電郵或WhatsApp 我們,歡迎分享/轉發給朋友 問:什麼是「靜心」? 答:「靜心」英文是(Mindfulness),其他的翻譯包括「正念」、「靜觀」、「心感」。其意思是刻意專注於當下的一種覺察,暫時收起你的判斷心,帶著好奇與接納, 覺察著每一刻。 問:活動做什麽? 答:活動是讓小朋友打開五官,父母也要打開五官,刻意專注、刻意覺察自身及環境。例如用手接觸植物/石頭,觀察植物/石頭/小動物等 問:活動有沒有什麼要注意? 答:接觸自然的體驗活動,有機會坐地/接觸植物石頭沙地等,但我相信不會太污糟,如需要請自行帶更換衣服。活動中沒有對錯、勝負、不具競爭性,建議家長們不批判、不強迫小孩做靜心活動、不苛求要做到、不比較、並放下手機。在整個過程中輕聲說話,用愛、用心、用慢活的心態與子女同行,而重點是父母一定要一同參與。 |
小喵80後,駐幼稚園社工,Playgroup 導師,自然/環保人,喜歡對人的工作,對輔導具抱負及特別感興趣,愛自然、愛旅遊、愛生活 、愛探索、愛我家。新手媽媽,不時會為兒童/青年推行靜心、生涯規劃、環境教育等工作,近來愛上親子共學,望與孩子共學、共玩、共成長。 小馬
擔任社工20年,10年前開始成為年自由工作者、大專老師及歷奇工作者,喜歡育人的工作。 做全職爸爸後,除了每天洗尿布外,還會帶著貓頭鷹小姐認識世界、欣賞世界、探索世界、遊歷世界。貓頭鷹最喜愛攀爬屋企天台的攀石場,各區公園、行山徑、海灘、游泳池都是我們愛去的地方。 Categories
All
Date
August 2021
|
聯絡我們擁抱自然生命教育中心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