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日日都刷牙,有冇試過有一日起床唔想去刷?
你日日都習慣點凍檸茶少甜,有冇試過見人地杯青檸水都想試下? 明明係習慣,一直都做,都會有唔想做的時刻? 睡前OM是我們一家四口的「習慣」,但習慣還習慣,都會有做唔成的日子﹗ OM幾耐,點OM,邊個OM,OM定OR,全部都好睇「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地利唔特別講大家都明,人呢,跟天時地利一樣都係會 #變化 的﹗ 我們都算好 「熟練」做這個練習(就算三歲的妹妹都一見到我地盤膝佢就會識埋位架啦),有時都會「唔願做」或「HEA做」。家姐五歲更可以明言「唔俾(你)做﹗」同「亂咁OM」~~ 跟幼兒靜心就是這麼人本/ 兒童為本 (Child-centered) , 人有不同的狀況,特別是當孩子知道自己有情緒時,有時更會抗拒去做靜心( 因此,我們強烈提醒各位 #新手家長 考慮開頭不要在孩子發脾氣時引入靜心 ,詳情可參考《陪孩子學靜心》55頁)就算是習慣了的,也可以唔想習慣或想試下其他野~~ 我們兩夫妻在這個時候的默契是: 一、告訴孩子,我們想OM的意願:「你可以選擇今日唔做住呀,但我想做,咁我自己做,你喜歡也可以加入﹗」 二、靜心是 - 告訴孩子,她有選擇:「你今日唔想做都可以呀~下次再做﹗」 三、詢問及好奇她的狀況(甚至提出選擇):「嗯,這個時刻,你有沒有其他野想跟爸媽一起做?」 以上幾項的方案大致的原則是: 一、父母示範及保持靜心習慣(目的清晰); 二、接納狀況,肯定孩子當下的狀況及作出有覺知的選擇; 三、初心、好奇、接納,同與孩子同步同頻 這些方案不是金科玉律,也不是一定「湊效」,不過我們相信,堅定地 #以靜心的原則去開展靜心 讓大小朋友都會更「容易」投入靜心的練習哦﹗ 文:小喵 媽咪有一次獨自一人帶著兩歲的女兒搭巴士,可能車箱太侷促,又可能女兒太累就狂叫狂抓,好不容易她拉開口罩爭扎一會後她在我懷裡睡著了。碰巧又到站,就背著書包,雙手抱著一個滿頭大汗剛睡著的女兒下車。踏入一架𨋢,𨋢內滿是人,心裡見人多擠逼的𨋢是「高危」地點,心裡祈求快點到達,快點離開𨋢﹗
𨋢門一關,背後一位大就嚷:「載返個口罩啦,咁的時勢,薄薄一個都買返個啦⋯⋯」媽咪忍住啖氣,嗯了幾聲,用身體轉動,免比大叔在女兒頭頂「噴口水」,又唔想女兒被「嘈」醒﹗心裡係好委屈,你估我想唔比口罩佢戴架咩?我雙手橫抱住她,那有第三隻手幫她戴口罩? 心裡好想反駁,但那一刻「腦袋出現叮」一聲,然後跟自己說,大叔的勸告應該是「善意」的。一出𨋢,大叔意然仲係我耳邊嘮叨,我就忍唔住帶少少晦氣道:「我都想幫佢帶口罩,我有口罩架(郁一郁我的左手肘),你可以幫下我嗎?」 大叔竟然停了嘮叨一秒(然後仲係咁講:「係囉,戴返好」),快快手幫女兒載口罩,還小心翼翼地按好鼻位,臨走一刻仲話:「身體健康啦吓﹗」 媽咪心裡好感動﹗ 第一,我竟然「跳出了 #自動導航 」,由一個「有位阿叔今日做架両,差點醒我個女」的想法,轉至「今日有個街坊叔叔好有愛心幫左我好大忙」 第二,這個經驗告訴我,在無能為力的情況下,是可以「求助」,我心裡當然向上天祈求快點出𨋢,而口裡貼說出「請求幫助」,然後事情真的有一個偏向正面的結局﹗ 第三,這個 #新想法 ,帶來了新體驗,就是,作為主要照顧孩子的媽咪,有時都好擔心怕陌生人指指點點,原來外人的說話其實不是我腦海中想像那麼「不理解」和「不友善」,讓我知道在育養孩子上可以更多放手,或者感受到街坊和來自社區的支持( #連結社區) 我想說這可能是一個修習 #靜心 的實証好處,因為這一下「叮」聲讓我 #覺察 和意識到 #不一樣的念頭 帶來不一樣的風景﹗ #光與愛中的樹熊 #正念育兒 #正念父母 #靜心家庭 #幸福社區 #善養孩子要靠一條村去做架 **************** 其他報導: 〈釋放壓力覺察當下 媽媽:孩子頑皮時會換個角度去睇〉 https://www.hk01.com/article/394880 香港01(16/6/2019)社工爸爸為助「貓頭鷹」女兒學靜心 推至社區助焦慮童 https://www.hk01.com/社會新聞/331242/父親節-社工爸爸為助-貓頭鷹-女兒學靜心-推至社區助焦慮童 〈兒童適宜-親子幼兒靜心〉商業電台(29/9/2019) https://www.881903.com/.../Pro903_87.aspx/Pro903_87.aspx... 【社工爸爸學靜觀】以靜心助孩子安睡增專注力 http://www.ohpama.com/472717/24parent/社工爸爸學靜觀-以靜心助孩子安睡增專注力/ ****** 訂購《陪孩子學靜心》 以靜心的正能量,用書本傳送給自己和朋友的孩子 正念共購,5本以上,每本$100 (原價$120) 社區播種,訂購10本或以上免費送貨  訂購傳送門: https://forms.gle/NnD1CnsMWxZZdWZg6 上星期五和 Baby Sleep Well首席嬰幼兒睡眠顧問Charlotte Ma在直播中分享了一些靜心與睡眠的資訊。小編將本次直播的重點說明如下:
父母可以將一些簡單的放鬆技巧加入他們原有的睡前儀式中,幫助他們進入深層的睡眠 **如果你的孩子是嬰兒階段(即6個月大左右),有幾個親子靜心方法: 1.用按摩的方式與嬰兒一起靜心,最好是一邊按摩一邊用温柔的聲音告知BB你的觀察與感受。而按摩最佳時間是沖涼後及臨睡前。 2.抱著BB,專注當下,合上眼睛,聽聽此時此刻的聲音,並由父母聲音導航告知BB。 3.帶著BB在大自然環境中,靜觀自然環境,例如樹、樹葉、種子、石頭、水池、浪花等等,也由父母聲音導航告知BB,同時也讓BB接觸父母正在描述的物品,讓BB用五感來專注當下。 4. 同樣都是聲音導航,但對象是眼前的BB,父母用五感來描述對孩子的靜觀與感受。 **如果你的孩子是學行階段(即6-12個月大左右),除了上述嬰兒的方法外,可以在孩子探索世界時,同樣地用五感方式來作聲音導航,也有助他專注當下。 **如果孩子2歲以上,就可以加一些呼吸練習。有時,我亦會用上頌缽,讓孩子聽聽頌缽的聲音,由大聲到細聲到無聲,也是一個專注的好方法。如果你家裡沒有頌缽,便可以唱頌「OM」來代替。 **如果孩子到5歲以上,已經有靜心的習慣,靜坐1-5分鐘應該也能做到。 靜心如何幫助到我們入睡或進入深層睡眠? 1.用自然的方法來增加入睡荷爾蒙 2.靜心可以減慢心跳速度、血壓,並能啟動腦內控制睡眠的部份,讓入睡更容易 3.每天規律靜心能使神經系統慢下來,降低焦慮感,會更加容易入睡。 4 靜心能幫助你及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五感上,讓思緒不會在腦袋裡團團轉。這樣便能幫助你及孩子放鬆,也讓自己感到安穏,更容易及順利入睡。 5.減低負面情緒的影響,舒緩壓力的負面影響(對較大的兒童) #靜心 #靜觀 #睡眠 #喚醒五感 #聲音導航 #頌缽 **************** 其他報導: 〈釋放壓力覺察當下 媽媽:孩子頑皮時會換個角度去睇〉 https://www.hk01.com/article/394880 香港01(16/6/2019)社工爸爸為助「貓頭鷹」女兒學靜心 推至社區助焦慮童 https://www.hk01.com/社會新聞/331242/父親節-社工爸爸為助-貓頭鷹-女兒學靜心-推至社區助焦慮童 〈兒童適宜-親子幼兒靜心〉商業電台(29/9/2019) https://www.881903.com/.../Pro903_87.aspx/Pro903_87.aspx... 【社工爸爸學靜觀】以靜心助孩子安睡增專注力 http://www.ohpama.com/472717/24parent/社工爸爸學靜觀-以靜心助孩子安睡增專注力/ ****** 訂購《陪孩子學靜心》 以靜心的正能量,用書本傳送給自己和朋友的孩子 正念共購,5本以上,每本$100 (原價$120) 社區播種,訂購10本或以上免費送貨  訂購傳送門: https://forms.gle/NnD1CnsMWxZZdWZg6 過去一周,升上低班的家姐似乎有點「撩事鬥非」,時常會無端端跑過去搶兩歲妹妹手頭的工具、書本,亦會無端端大叫或吠聲,要求要抱、出了很多「嬰兒式」表達,心理學或坊間大都籠統稱倒退行為吧﹗
作為媽媽心裡當然不爽,家姐已成為「低班姐姐」了,在家裡又已經有不少「自豪」的經驗(成功解鎖的成長里程),疫情期間也處理了好一陣爭寵難題,為甚麼仍那麼吵吵鬧鬧,突然又那麼要我們的注意? 當然爸媽都要平衡妹妹的福祉,未能時刻都能遷就她。如是者,家姐天天都總會有些「暴龍時段」。 今日媽咪靈機一觸,突然在她穿校服的一秒「叮」了一聲,原來,她的「倒退行為」是因為復課了﹗ 家姐是十分十分十分(重要呢)喜歡上學,亦十分高興成為「低班姐姐」,然而,復課意即回到一個較大團體生活,學校的規律由不少的秩序和規則去維持,孩子回校要按不少「指示」或「規範」去工作和生活,的確,能夠自由放任的空間會減少了﹗ 就如成年人在公司規規矩矩的一日,都會回到家裡時「躂」在沙發捽手機,不用理會別人眼光地放東西和進食。孩子都好需要回到家,亂舞一通,或變回「嬰兒」被家人全然地叮護和關注﹗ 嗯,媽咪明白了,當下面對著一個被搶東西哭著求助的妹妹之外,我也看到一個可愛「求愛索抱」的家姐﹗ 復課了,孩子比去年長大一年,回到似熟又生的學校,可能都有很多矛盾(即興奮又焦慮)。 家長們,讓我們一起在復課過度期間給予多些關懷,多點包容她們論論盡盡或無事生非的行為,孩子正以行動告訴我們她的需要哦﹗ 早幾日,我們猜她(剛滿25個月)差不多要去小便,請她坐便盤,但她太專注在手頭上的玩意上,就說不急。怎料不到一分鐘,她就痾到地上來﹗
長輩問:「那你有沒有打打她pat pat ,告訴她不可以這樣﹗輕輕力打,等她記著﹗」 媽咪順口就答:「冇喎﹗」隨即補一句:「我哋唔打小朋友架﹗」 我肯定長輩也是愛錫孩子的,也不是喜歡打罵的人 。只是「輕輕打讓孩子記著」是一套較為「傳統」的管教方法﹗傳統有傳統的好處,新潮也理應有新潮的用意﹗ 媽咪借機就做下教育工作,說:「幼小孩子不太會分辬輕力打和大力打,但她可能就學習了,原來一個人可以打另一個人,或者打人是阻止其他人做一些事的方法﹗」當然媽咪心裡不只有這個「行為模式」的想法,而是「尊重」和「人是平等」的用意﹗ 當然長輩沒有堅持她認識的是最好的方法,但我肯定這一席話讓長輩多了一些視角去看育兒的方法﹗ 走在善養和尊重孩子的親職路上,大家都好明白不是一個人做就可以做到﹗ 孩子的成長必定會受家族、社區、社會、世界的影響。媽咪們,我們並不是孤單上路,在任何「傾談」的場合,只要以身示範及以言解釋,相信長輩、街坊、教育工作堵、社會領導者更能和我們坐在同一條尊重孩子、尊重自己的船上呢﹗ https://helenatheangel.blogspot.com/ 昨天,是公公的生日,我們晚飯時做了小小慶祝活動。我家兩個小寶貝心情興奮,好不容易才肯入睡房準備入睡。因為已過九時半,媽咪感覺兩個都有點睡意,就在關燈後聲音導航一次身體描述,希望「加快」她們放鬆入睡的狀態﹗
媽咪一開口,貓頭鷹小姐就發出不願意的聲音,還在漆黑當中蓋住我的咀,示意我不要聲音導航,媽咪就先訴她,我知道她不想我說話,那媽咪自己安靜做自己的呼吸練習好了﹗ 親子間不同自我照顧的空間 貓頭鷹小姐由小到大都有靜心練習,她亦在社區團體靜心工作坊中擔當小助教,試過一齊示範如何做不同的練習。當然在她成長的一些階段,她不止一次拒絕或阻止爸爸媽媽帶領靜心活動,我們起初是有點不太喜歡她這樣(用手蓋住別人的咀)的行為。始終我在帶領活動,我會「用力」請她要給我示範的空間。 有時候,就如昨晚,媽媽卻覺得沒有所謂,然後,媽咪就自己專注在呼吸,在貓頭鷹小姐要求下拍拍她的屁股哄她入睡,十分鐘後她就睡熟了﹗ 在陪伴孩子學習靜心的路上,作為家長有時會很忐忑。在引進靜心的時間,孩子有時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抗拒」,就似我和貓頭鷹練習的經驗當中,我也曾有「她不再喜歡靜心了嗎 ?」的念頭出現﹗ 然而,放開心情去感受,成年人也會「選擇」在不同時間和場合去進行靜心,那孩子也可以有她選擇的時地哦﹗ 昨晚,媽咪選擇告訴她,她可以有自己的選擇,媽咪也尊重,而媽咪亦選擇按自己需要去進行靜心呼吸練習呢﹗事後檢討,我的隨心,也希望示範給孩子知道她在任何時間(包括靜心時刻)她都有選擇的能力和空間﹗ 真。呼吸夥伴
來過我們靜心工作坊的家庭都知道,「夥伴BREATHING BUDDY」的專注呼吸靜心練習是我們家的至愛之一,亦是親子靜心工作坊的焦點推介活動之一(詳情可參考: ) 然而,在活動進行時,通常我們都好有意識地請孩子躺在我們肚皮上,以肚皮去哄孩子/公仔去睡。在「完成」呼吸練習的時間通常我們都是「扮睡著」的﹗昨晚,媽咪有個「奇遇」- 就是樹熊小姐竟然真的在我肚皮上睡著了﹗媽咪那一刻感動到呢。。。還不捨得放下她﹗ 大家都知樹熊小姐是個好難好難入睡的寶貝,又黏人,不願自己睡嬰兒床。由她一歲起,我們四個(爸媽加兩個小天使)其實每晚瞓果一刻都係迫在四呎床上。兩位小天使總好似「煎堆」咁「碌碌……碌碌」,睡到半夜都不知道自己被壓著多久了~ 樹熊小姐也一樣,媽咪親餵母乳後,她大部分時間都「不會」奶睡﹗然後就在床上爬、行、碌……總之就未瞓得著﹗昨晚,她如常行下、爬下,仲碌左上我的肚皮上,媽咪說了一句「讓我用肚皮哄你睡吧,吸氣脹周,呼氣收肚」,然後就不再作聲,沉靜之餘保持「腹式呼吸」(自己也以腹式呼吸放鬆一下),樹熊仰卧躺在我的身上,頭枕在我的肚皮,身子則貼在床上。我偷偷的望她(因為我在裝睡,免她以為「仲有得玩」),她的眼晴仍然張開,像在看天空的星星。媽咪合上眼專注呼吸,再打開眼時,她的眼晴仍然張開,(心裡想:到底你幾時瞓﹗?)媽咪再次合上眼專注呼吸,下一次打開眼時,不知道是我都睏了或是真的,我看見她的眼皮緩慢地合上了(YEAH。。。噢,開心得太快了,不消一秒,樹熊小姐又打開眼了﹗) 媽咪繼續腹式呼吸,數個呼吸後,我感覺肚皮上的重量加重了,我張開眼睛,用力張開看清楚,樹熊好舒服的睡在我的肚皮上(她好放鬆的以腹式呼吸睡著了~~)我由心裡笑了出來,看著她「無叫」(平日叫好鬼耐架)入睡,我開心極了,我欣賞她的睡姿和沾沾自喜了一會,雖然睏但我都不捨得合眼和放她回到床上﹗ 今晚,她再次「碌」來到媽咪的「肚皮搖籃」上,我的「真。呼吸夥伴」今晚又比昨晚提早瞓著,太美好了,一定要記錄呢﹗ 寶寶,你睡得真甜﹗媽咪愛你﹗ 文:小喵 https://helenatheangel.blogspot.com/2020/03/blog-post_18.html 樹熊:「呀呀~~呀呀」 媽咪:「唔駛咁大聲,溫柔少少得架啦﹗」 樹熊:(拿著我的鎖匙) 媽咪:「請你給我,這個媽咪要用來關門呀﹗」(媽想拿開) 樹熊:「呀呀~~呀呀」(強烈要求要鎖匙) 媽咪:「請等一陣,知道了,好想要嘛」 樹熊:「呀呀~~呀呀」(好大聲叫,更強烈要求要鎖匙) 媽咪:「得啦,得啦,給你了」(拿給她) 樹熊:一拿到手,就大力掉鎖匙落地 樹熊:「呀呀~~~(拉著我的衣領,將原來仰卧的我拉起)﹗」 媽咪:「知啦,知啦,唔俾瞓係度餵奶,係咪﹗」 樹熊:「呀呀~~~呀呀~~~(愈來愈大聲)(指著桌面上的一個方向)」 媽咪:「要雲耳?」 樹熊:「呀呀~~~呀呀~~~(愈來愈大聲)(亂咁指) 爸爸:「要食雞?」 樹熊:「呀呀~~~呀呀~~~(愈來愈大聲)(企埋起身) 婆婆:「要飲湯?」 樹熊:「呀呀~~~呀呀~~(大叫、企起身,亂咁指) 由她15個月開始,我就給她起了這個「朵」,不知道怎的,她初生時要奶和要抱的需求都好大,不但要,還要很有要求的﹗樹熊小姐初生時,我已形容她為「好有要求的寶寶」,她不容許我躺著餵奶(一定要坐直餵);(除餵奶外)她不喜歡一直橫抱,要不斷轉姿勢,我當初以為是有風(初生嬰兒常見),要直抱才舒服,原來她不單有這個生理需要,她也要不斷轉姿勢;餵奶都不要轉來轉去,否則會嘔翻晒出來,食左等於無食﹗ 抱她睡不可以坐下,最好企著,行著移動更理想。我記得曾經要抱著她MINDFUL WALKING了差不多一小時,好不形容小樹熊睡著了,我想坐下休息一下,她又「察覺」了,我又要再次行半小時,讓她入睡﹗ 初生嬰兒基本上都是生理需求,現在已歲半有多的樹熊,明顯身心的有不少不平凡的需求。特別是當她開始有「氣力」和「能力」去「操控」她人時,有時真的覺得她好似「全智妍」(天啊,怎麼我家來了一個野蠻女友﹗)她要求你的,要立即有。她「做錯了」時,她就會以一個「誘人的笑容」望向你,或者走過來「錫你一啖」!!(喂,唔好以為咁樣就解決喎﹗﹗) 媽咪雖然不是一個易相處的人,但也未至於野蠻?定其實我內在好多野蠻位,只是我不覺察,由樹熊幫我反映出來? 說到這裡,媽是有點擔心,知道她的天生氣質一定不平凡﹗但上天給了這樹熊寶寶,我相信我一定有能力應付她的成長需要,而且我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可以好好地教養/培育她﹗(媽咪都有好多平易近人的面向,我要好好示範給她的﹗>.<) 文:小喵 原載於:https://helenatheangel.blogspot.com/2020/03/blog-post_16.html 「其實應該幾時同小朋友做靜心?」
家長好想跟孩子開展,但不肯定幾時開始? 我們回應:你想幾時都好﹗ 好簡單,大小朋友都一樣,回到當下,總是良好的自我照顧的時刻,任何時候做都是好事﹗ 這樣說,一方面想減輕大家的壓力,不用「特定時地」「迫」自己去「做」,而是大家幾時想由「DOING」回到「BEING」那就去做吧﹗ 另外,幼兒開始靜心的時間,都是「感受」和「觀察(家長)」為主,再者,一開始你總不會要孩子「靜」上大半小時吧,只是三、五分鐘的活動,只是家長覺得「係時候」就由那裡開始吧﹗ 入下正題,話雖如此,若你真想找點建議,當然,我們建議開始的時空為「親子輕鬆」的時間,即是避開趕忙(早上、食飯)或孩子有情緒的時間去「試」(雖然靜心是合適在親子有情緒狀態時進行,但不是「初探者」能應付),可以是睡前輕鬆親子時間、等車坐車時、接放學的路途上、睌餐後繪本時間前、下午茶收拾玩具中加插的活動。。。。或有家長喜歡回家第一下就「請一下鐘聲」告訴自己「已回家了」! 當幼兒有體驗過靜心的力量後,就可以在家建立一些「靜心氣氛」了。 之前曾談到「何時何地」都是開始靜心的好時機﹗的確﹐大小朋友剛開始接觸靜心,都是憑感覺去做。筆者的經驗是,好幾年前自己首次接觸靜心時,我第一個感覺就是「不是我杯茶」。放下良久,又在另一場合遇上靜心,也許因為練習時的氣氛不一樣,感覺也很不一樣,也許再次體驗有新火花(或應該說是「覺悟」」﹗
「起動」的一刻就是這麼隨心,只是能夠配合條件去營造靜心氣氛的話,大小朋友都會感覺「容易一些上手」。這種氣氛不一定是要「坐定定」(我們在另外的篇幅有提到),但是要有專注(Focusing) 和體驗 (Experience) 的條件呢﹗ 畢竟我們與幼兒進行靜心,我們都堅時「以兒童為本」,盡可能都照顧孩子各項的身心需要。然而,有一次在社區進行的靜心的經驗的反思是,親子首次來到靜心的體驗,大小朋友都在「觀察」要如何做,成年人也許較傾向會以聆聽指示去做,但孩子的學習模式卻很不一樣。好一些孩子會以身體或「運動」來體驗「空間」,而父母也許也聽到主持人說可以「按孩子的需要容讓她們郁動或探索」亦不太明白如何「協助」孩子投入。結果,孩子整次體驗好可能就是「體驗自由地活動」了﹗ 靜心的氣氛要經營(正因如此,我們特別喜歡團隊一起練習才舉辦不同社區團體靜心工作坊),故此,我們建議在家中開展親子靜心時,父母「心裡」要有一些規範,包括,使用頌砵的方法、靜心時的態度、靜心時希望及不希望出現的行為、靜心角落的管理等﹗ 話雖如此,幼兒靜心的「重點」不是要規限靜心的模式或方法(我們正正提議是隨心的形式進行,沒有一定的「模樣」才算是幼兒靜心,活在當下如是嘛),著眼點應放在「有效的經驗/體驗」,只要是不阻礙幼兒進行靜心的東西都可以容許,規限愈少愈簡單愈好,因此我們彈性執行父母「心裡」的規限就夠好了﹗ 分享一下我們家的規範主線,主要是「愛惜」,愛惜頌砵(不要猛烈地敲)、愛惜生命(拾樹葉要保持敬愛感恩的心;跟伙伴練習要愛錫別人,不要粗手粗腳弄傷他人)、愛惜這個「當下」的一刻﹗ 這一刻,也邀請你可以沉澱一下,感覺下你們家的靜心規範是怎樣的? |
小喵80後,駐幼稚園社工,Playgroup 導師,自然/環保人,喜歡對人的工作,對輔導具抱負及特別感興趣,愛自然、愛旅遊、愛生活 、愛探索、愛我家。新手媽媽,不時會為兒童/青年推行靜心、生涯規劃、環境教育等工作,近來愛上親子共學,望與孩子共學、共玩、共成長。 小馬
擔任社工20年,10年前開始成為年自由工作者、大專老師及歷奇工作者,喜歡育人的工作。 做全職爸爸後,除了每天洗尿布外,還會帶著貓頭鷹小姐認識世界、欣賞世界、探索世界、遊歷世界。貓頭鷹最喜愛攀爬屋企天台的攀石場,各區公園、行山徑、海灘、游泳池都是我們愛去的地方。 Categories
All
Date
August 2021
|